【草莓族】年輕一代背著四五年級生「草莓族」的汙名

【草莓族的由來】

「草莓族」一詞最早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一書,

基本上是「四年級生」創造出來在罵「五年級生」的

因為在民國60(1971年)年時,台灣正在經濟起飛大家過的爽爽的。

草莓族 太爽

那時候的五年級生對於工作的心態為哪裡錢多就去哪裡工作

不管第一個老闆如何賞識、如何恩重如山,就是要跳槽賺更多錢

草莓族 跳槽

因此該世代普遍有著抗壓性低、承受挫力低、忠誠度低、服從性低、穩定度低、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的特色。

當四年級生開始退休,五年級生掌控社會實權後,開始將「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79出生者)的犯錯大幅報導,讓整個社會誤認草莓族是在形容七年級生。

事實上每個世代都存在草莓族,在年輕世代中草莓族的比例可能還比較少。

 

【換工作原因大大不同】

以前換工作原因: 工作可以讓我牛排邊灑海鹽調味,下一份工作可以讓我牛排紅酒

現在換工作原因: 工作可以讓我麵包邊灑胡椒粉調味,下一份工作可以我讓去菜市場撿剩菜吃搞不好還可以多一顆滷蛋

【現今草莓族】

現今社會將草莓族一詞已經成為壓榨年輕人的藉口,現在的年輕人是處於低薪資高工作量高學歷者從事低專業工作的狀態。

此外也有人開始指出,指責草莓族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因為這很容易讓台灣的勞動條件越來越差。

台灣的高工時、低工資、低生育率、高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其實是因為指責草莓族的輿論而變得更嚴重。

活著真不容易

參考文獻: 文獻1, 文獻2

訂閱
通知
guest
0 留言
預約回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