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壓力測試報告 名詞解釋說明

系統開發完,有時候客戶或主管會問你這個API能承受的壓力為何?
比較不科學的回答就會說”應該可以承擔同時100個存取”
但身為一位工程師要用科學數據的角度給答案
通常就會把需求寫成壓測腳本
讓壓力測試工具跑,產出的報告數據整理成客戶或主管可做決策的數據
這邊是使用JMeter工具,產出來的數據有些數值有看沒有懂
因此簡單紀錄一下分析報告的參數說明,給下次的我參考或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測試環境

  • 線路: 中華電信
  • API URL: http://xxxx/API/GetProduct
  • 執行時間: 2021-06-25 18:00:00
  • 平台: 測試站

測試資料

  • 用戶: 1人
  • 商品數量: 1000個

測試腳本

  • 執行緒: 1個
  • 啟動延遲: 0秒
  • 迴圈持續時間: 10分鐘
  • 迴圈延遲: 1秒

測試腳本流程

  • 1個用戶輪流呼叫1000種商品, 呼叫API取得商品資訊
  • 延遲1秒, Loop…

彙整報告

  • 總請求次數(#Samples): 6127次
  • 平均響應時間(Average): 2744(ms)
  • 最小響應時間(Min): 177(ms)
  • 最大響應時間(Max): 39776(ms)
  • 標準偏移量(Std.Dev): 4400.29
  • 錯誤率(Error %): 0.00%
  • 每秒請求吞吐量(Throughtput): 10.1/sec
  • 每秒收到流量(Received KB/sec): 3.90
  • 每秒發送流量(Send KB/sec): 2.46
  • 平均資料流量(Avg.Bytes): 394.5
  • #Samples: 本次測試共發出了多少次請求
  • Average: Request 的平均響應時間
  • Median: 中位數 (50% 用戶的響應時間)
  • 90% Line: 90% 用戶的響應時間
  • Min: 最小響應時間
  • Max: 最大響應時間
  • Error%: 本次測試中出現錯誤的請求的數量/請求的總數
  • Throughput: 吞吐量,默認情況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請求數(Request per Second),伺服器能夠接受的最大速率
  • KB/Sec: 每秒從伺服器接收到的數據量
  • ThreadGroup 線程組: 代表一定數量的並發用戶,它可以用來模擬並發用戶發送請求
  • Ramp-up period: 指每個請求發生的總時間間隔,單位是秒
訂閱
通知
guest
0 留言
預約回饋
查看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