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知道要多少錢才夠用?
很簡單! 直接去衛福部和內政部看每年公開的報告就可以來簡易估算一個人平均一生醫療費用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100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個人醫療費用分析
民國100年個人醫療費用達7,953億元,占國民醫療保健支出之87.4%,其中男性3,945億元、女性4,008億元,平均每人每年個人醫療費用為34,290元,而女性為34,692元略高於男性之33,892元。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國人平均壽命81.3歲再創新高
內政部今(6)日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其中男性78.1歲、女性84.7歲,皆創歷年新高,且與全球平均壽命比較,我國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7.9歲及9.7歲。
參考上面報告數據,就可以簡單計算基本醫療費 34,290 (國人平均每年醫療費) x 81.3 (國人平均年齡) = 2,787,777 (新台幣)
基本醫療費我會把包含住院、手術、醫療雜費
所以少了失能、重大疾病等等,我會在乘以1.5倍,當作重大緊急突發費 2,787,777 (基本醫療費) x (1-1.5(倍)) = 1,393,888 (新台幣)
重大緊急費 139萬
278萬(基本醫療) + 139萬(重大緊急費) = 418萬
總保額額度 418萬
當然如果你覺得不夠,也可在往上修,418萬數字聽起來非常龐大,恩…的確蠻龐大的!
想買保險來轉嫁風險,但又會覺得保險繳了錢都拿不回來,不如賺多一點錢,靠自己不靠保險
那麼要買保險比較好? 還是多賺一點錢比較好? 優缺點有哪些?

透過保險實現高槓桿理賠
這邊以30歲的年輕男子來作範例
手術險 (保額1000元)
- 實際總保費約 22萬
- 理賠最高額度 120萬 (保額1000元 x 1200倍)
住院險 (保額1000元)
- 實際總保費約 24萬
- 理賠最高額度 250萬 (保額1000元 x 2500 倍)
基本醫療: 46萬(實際繳總保費) → 370萬 (最高理賠額度)
失能險 (保額2萬)
- 實際總保費約 36萬
- 一次性理賠 2萬4 ~ 48萬 (看失能等級)
- 每年理賠 24萬 (失能六級以上) 最高總額 1200萬
重大疾病險 (保額100萬)
- 實際總保費約 67萬
- 一次性理賠 100萬
重大醫療: 103萬(實際繳總保費) → 102.4萬 ~ 1,348萬(最高理賠額度)
優點
- 小資金、高槓桿理賠額度
- 由上面例子粗俗的說法就是 149萬 換到 472.4萬 ~ 1,718萬 的理賠額度
- 保費外資金可以活用投資
缺點
- 繳出去的拿不回來
- 各種理賠需看條件、看保險公司臉色,有可能會因不符合條件無法理賠
- 時代改變、法規改變會影響理賠條件和額度
- 保險理賠額度可能會因通貨膨脹縮水

透過儲蓄投資實現醫療帳戶
儲蓄投資這邊就與保單最低理賠額度來計算470萬,順便計算如果20年內都沒用到這筆錢的增值
高活存投資(年息1.1% ~ 2%)
- 投入250萬
- 20年後最終利潤 611,322 (+24.453%)
- 20年最終資產 3,111,322
穩健型股票 (年報酬率約5%)
- 投入150萬
- 20年後最終利潤 2,480,550 (+165.37%)
- 20年最終資產 3,980,550
加密貨幣 (年報酬率約10%)
- 投入70萬
- 20年後最終利潤 4,012,275 (+573,182%)
- 20年最終資產 4,712,275
優點
- 資金彈性,全部都是自己的錢
- 理賠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有錢好辦事
- 20年內都沒用到資金增值非常可觀,以上面為例 470萬 增值 1,180萬
缺點
- 初期本金要非常雄厚
- 20年內要確保收入穩定、不能出意外
- 投資標的可能會有波動,導致資金向下成長
以上是純屬個人估算,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所以會有所誤差 (以上只是分享給大家參考參考)
如果有更好的見解,歡迎提出來分享交流交流!